第706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(2 / 4)

楚兵 一代神坑 2238 字 1个月前

在田大郎的头盔上。

大纛下,李保仰头冷目,军威凛凛,大喝道,

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返。”

“田郡,还愣着干嘛?随大军出发。前方探路,高句丽要是来了,记得吹号角。”

“田将军……你要相信保爷。高句丽对我恨之入骨,要死保爷死前面,大胆去。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

自古辽东路难行。

其一,这里在燕山以北,远离中原民族的传统区域,开发度很低。

其二,这个地方,既有草原势力,又有朝鲜半岛的势力,还有中原边镇势力,总之是鱼龙混杂,不得安宁。

自秦汉以来,农家能耕种的时间,屈指可数,自是没有好路。

赵国的组织力很强,自辽河两岸填民开始,

各地的里长、乡长,在武川官员的组织下,维护了一条还算不错的官道。

辽东这个地方全是黑土,道路泥泞,一旦下雨,粮队难行。

甚至有些地头,看着能走,但辎重车上去,轮毂深陷,大军拥堵,那就会耽误行程。

赵军运粮队有几万人,每耽搁一天,粮草总量就要下降一线。

要特么时间耽误久了,那运粮到盖州大营的意义就没了。

李保知道,楚国百万大军,当年很多辽粮,

本身数量就不足,加之道路问题频发,很多队伍运到一半就回去了。

因为粮头一合计,队伍到盖州,就变成无粮兵了,

那还不如返回范阳,那里有粮仓。
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北塞苦寒,

风起云涌。

从大凌河到辽河,粮队一路前行,没几日,就过了辽阳废墟。

此刻,辽河以东,赵军队伍蜿蜒如长蛇,

一路所过,各地堡兵,都是争相出来图个新鲜。

小孩子们成群结队,端着饭碗,跟着部队跑,学他们行军。

不少经历过白岩、安市之战的仆从军们,还总是来粮队,问要不要苦力。

这可把保爷后悔死了,他没想到,填民都填到辽阳东边来了。

早知道这里有人,二十贯在辽东雇马夫,不得脑子有病?

回去就把那个狗日的主簿打一顿,浪费燕县的钱财。

天下形势,赵国一家独强,东征高句丽,西灭突厥,

两线皆是占尽场面优势。

给天下人的感觉,是赵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。

如今,李保这一次运粮,看起来是小事,但却会关乎天下金龙气运。

一旦赵国高句丽这里都不出问题,完成圣元皇帝未完成之事。

赵军将解决后顾之忧,那就会形成统一天下的基调。

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。

大势滚滚之下,赵军攻城掠地,自当事半功倍。

一路行军,还挺无聊的。

粮队扎营靠粮车,几十粮车围成营地,赵军后营很专业。

这一路运送,民夫睡的好,吃的好。

比当年皇帝在五峰山时,不知道强多少。

不知不觉,出燕县二十几天了,

上官定方跟上官彪,先后来粮队拜见了朱雀将军李保。

别看上官若雪得宠,在他保爷面前,该给的面子还得给。

“前面就要出鞍州了,这一路有上官家两支兵马屯田,还算平静。”

朱雀大纛之下,

李保被骑兵簇拥,开始担忧后面的路了。

从燕县到鞍州郡这段粮路,基本都是开阔地带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