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5200 > 玄幻小说 > 傲游仙凡间 > 第二卷 位面争霸 第一百七十四章 忘记了喝孟婆汤
    在他临终之时,大臣皋陶问他有何吩咐,他说:“不可厚葬,只要三峰石下选一黄土高地,瓦棺布衣掩埋即可。”最后他手指三峰石上的天湖池,龙驾归天了。舜死后,人们刻了块三千斤重的龙碑立在三峰石下。

    皋陶心想,此地太险恶,迁到大阳河边为好。启灵这天,碑太重,三十个壮汉都抬不动。这时,几只白鹤从天空飞临,两头大象从地上走来。大象用鼻子卷起墓碑就走,白鹤在前面引路。

    当走到熊家山黄龙洞前时,突然,从洞里出来一个白发老人,笑着说:“生在帝王城,死在九疑山,白鹤来引路,大象来抬丧。”说完摇身变成一条黄龙,张牙舞爪,不让葬在这里。大象只好又向前走,过了马蹄坳,穿过大桑塘,来到一座大石岩前。

    这大石岩十分奇特,高三百丈,直上青天。岩形状似龙,龙角龙眼龙须龙牙俱全。山下西边有两口龙泉。白马仙人还将峰顶用乱石堆了一顶王冠,一条玉带放在山上。

    这真是龙潜凤栖之地。大象将龙碑一放,碑即入地三尺,端端正正立在中间。于是,将帝舜龙体下了石坎,砌上瓦棺,成群白鹤,众四面八方衔来紫蚌壳,放满瓦棺,这就是“瓦棺贝冢”的由来。

    皋陶结庐为庵,一直守护在舜陵前。死后化作一棵青松,长在墓边石岩上,像一位将军威然屹立,侍卫着长眠地下的舜帝!

    此时的孟婆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清冷,她呆立原地,双目中尽显沧桑之感!口中还犹在喃喃自语道:“斯人已逝,生者如斯”!况且我也算不是生者,逝去的时光就如这奔腾的河水,白天黑夜不停的流。

    有些人,终究还是离开了!或许这样是对她的一个解脱。又或许他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快乐!只有尊重他,这是他自己的选择。其实,死的人并不痛苦,痛苦的是活着的人!不可以继续痛下去,只有忘记所有的伤痛,才可以有更好的未来。

    唉,你们去吧!老婆子我也是逗你玩的.....战神刑天、麒麟尊者、不死圣山的少主人!哪一个又是我这还在这忘川河旁,奈何桥边煮茶汤的老妪所能惹得起的!

    众人心下暗惊,原来这表面看上去平淡无奇的“孟婆”,早就把众人的底细瞧得是一清二楚.....!

    除了那四个魑魅魍魉以及水鬼河童,所有的人都向着那孟婆躬身行了一礼!才缓步越过“望乡台”朝前面走去。而前者则在地上三跪九叩的大礼行完,这才追随着众人的后尘,逃也似的离去。

    此时慕容飞雪饶有兴致的问道:也不知道那孟婆每天熬制的“孟婆汤”,究竟是些什么配料?怎么就能够使人忘却掉前世的过往呢?

    彩靈道:传说那“孟婆汤”是用“彼岸花”即“曼珠沙华”还有提炼的“忘忧草”和桥下的“忘川水”调和而成的!而那忘川水,原本就是以孤魂野鬼前世的执念所化而成的!所以喝下它就能忘却关于前世的一切纷纷扰扰。

    慕容飞雪轻轻的点点头道:原来是这样子啊!怪不得有那么大的效用了.....她突然间挠挠头不明白的道:不对呀!先前那水鬼河童说的,在阴间第十三站,还魂崖的金银桥上怎么也有一个“孟婆”在那里发汤呢?这岂不是前后矛盾了.....

    葛老说道:你说的便是六道轮回边上那块的“孟婆”吧?那只是一个分身!不过也不好说,有时候奈何桥这边的会是分身看守。

    慕容飞雪这才恍然大悟般的连连点头道:这样子解释就说得通了,否则我都已经被绕晕了!

    过了望乡台,再往前走一段路就会到达传说中的“恶狗岭”了!在路上之时,杨卓超问道:现在整个环节最麻烦的事情即将到来!听那谛听所说,伏羲大神那其中的一魄,已经化为了“彼岸花”花海之中的一朵红花。

    那我们要怎么才能够把他找出来呢?还有就是,这一大片花海究竟是在这“永夜冥界”的什么位置?

    彩靈向那四个魑魅魍魉,以及水鬼河童问道:你们要么长居此处,或是在这里游荡。有没有见到过这样一个开着无数“彼岸花”的地方?

    水鬼河童及四个魑魅魍魉都面面相觑,其中的魑答道:回上仙的话,整个幽冥开这种“彼岸花”的地方实在是很多!像这样大片的花海也比较常见,我们也不清楚到底指的是具体什么位置。

    杨卓超插声说道:没事,慢慢的找吧!反正也没人知道那个地方。接下来我们一边专门找那种“彼岸花”形成的花海,一边在心中比对一下看看哪里有相符的地方吧。虽然有点大海捞针的意思,但只能寄望有一些运气出现吧!

    众人于是离开了大路,在水鬼河童及四个魑魅魍魉的带领下,专门往“彼岸花”多的地方探寻。

    在枯燥无味的寻找过程中,众人中途也休息了好几次。休息当中便用轮流讲故事的方法,来缓解一些无聊的情绪!

    现在刚好轮到葛老来说故事,于是葛老便给大家讲了一个也许是忘记了喝孟婆汤,才惹出来的真实的故事。这是发生在寰宇地球古代唐朝时期的一件真实灵异事件!

    “顾况”是唐朝的大诗人,他的诗作不避俚俗,旨在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,所谓“理乱之所经,王化之所兴”,不追求文采华美、词藻奇丽,却不乏想象丰富,意境奇特的清新自然佳作。

    以至于皇甫湜称赞他的诗句“骏发踔厉,往往若穿天心,出月胁”。唐末诗僧贯休对顾况的诗作更是推崇备至。顾况于至德二载登进士第,历任校书郎、著作郎等职。

    这一天,十六岁的年轻人白居易到长安赶考,按照惯例,拜访京师有名望的前辈。顾况未来得及看诗作,见了“白居易”三字,便诙谐幽默地说:“长安米价正贵,恐怕白居不易!”

    等翻开诗作,看到中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;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等句,不禁大为惊奇,拍案叫绝,嗟赏说:“能写出如此的诗句,白居也易!”大加延誉,从此,白居易诗名大振。

    顾况诗坛得意,也提携过很多诸如白居易等后起之秀,但他本人家庭生活却很不幸!因为~没生养有儿子.....

    在华夏古代,后继无人,是最大的不幸和悲哀,尤其像顾况这种功成名就的人。不过,总算老天有眼,大概五十多岁的时候,顾况老树开花,连续生育了好几个孩子,有子有女。

    顾况可真是乐坏了!有一个成语叫什么来着?乐极生悲。顾况长子在十七岁那年,竟然病死了。白发人送黑发人,人间至痛啊!

    伤心欲绝的顾况写了一首诗,云:老人丧其子,日暮泣成血。老人年七十,不作多时别。

    说来也怪,顾况都已经七十多岁了,没多久,他又有一名小妾怀孕了,生下了一个儿子。顾况给这个孩子起名“非熊”,寓意于辅佐武王伐纣的太公望,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姜太公一类非凡人物。

    可是,这个孩子却是个哑巴,不会说话。顾况大为叹惜。哑巴就哑巴,好歹也是自己的骨肉,也能传宗接代!

    然而,奇怪的事情发生了!顾非熊七岁那年,跟哥哥、姐姐们在庭院中玩耍,哥哥、姐姐们捉弄他,把他捉弄急了,忍不住开口争辩说:“其实我是你们的兄长来的,为什么要这样捉弄我?”

    真是天雷滚滚啊!顾非熊一这句,把庭院里所有人都震惊住了。

    这还没有完,“哑巴”顾非熊这会儿一点也不哑了,口齿伶俐得很,一五一十地说起他身世来,说他前世就生在顾家,死后舍不得离开顾家,又重新投胎入顾家。他叙述起前生曾经经历过的种种事情,历历不误,对哥哥、姐姐们的小名,如数家珍,一个个叫了个遍。

    而且,开口讲话后的顾非熊读书很好,做诗也很高明,他有七十多首作品收入了,其中的、、、、、等都是名作。

    不过,顾非熊诗品虽高,科场却很不如意,连续三十年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。以致在他的后期诗出现了很多牢骚话,如的:“那堪独惆怅,犹是白衣身。”的:“多愧邻高隐,无成又一年。”等等。

    唐穆宗长庆年间,顾非熊再次落第。怎么搞的?人家顾非熊可是民间大有名气的诗人,而且,还是名门之后,怎么就考不上一个进士?唐穆宗看不过眼了,责成主管考试的部门再慎重考虑考虑。

    在皇帝庇护下,已过知命之年的顾非熊终于得偿所愿地高中了进士!

    这一年,有顾非熊早年的粉丝做诗相赠,感慨万分地写道:“愚为童稚时,已解念君诗!及得高科晚,须逢圣主知……”

    中进士第的顾非熊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官至盱眙尉。但顾非熊之所以热衷于科举,并不是为了做官,而是为了证明自己。顾非熊做官的时间不长,很快就挂寇而去,回父亲曾经隐居过的茅山隐居去了。

    与朋友作别时,顾非熊还写一首,诗云:此名谁不得,人贺至公难。素业承家了,离筵去国欢。暮天行雁断,晓渡落潮寒。旧隐茅峰下,松根石上盘。

    因为顾非熊和同时代的诗人段成式是好朋友,关于他幼年时的灵异事件,是他亲口跟段成式说的,言之凿凿。段成式将该灵异事件郑重其事记载在自己的代表作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