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大力憨憨地挠了挠头,“呵呵,哪有贺榆兄弟你说的那般好。
我们溪田县地势比较平坦,故而,大多是可以耕种的田地。”
贺榆挂着笑脸,“这样啊,那大力兄弟,你们家有多少人啊,我们贺家人口比较少,整个家族也就几十号人。”
杨大力不解,随即脱口而出,“嚯,几十号人?这还少啊,我家只有十几口人,我上面有三个哥哥,两个妹妹,下面还有两个弟妹,这在我们村已经是人丁兴旺了。”
贺榆点了点头,笑着开口称赞,“大力兄弟,伯父伯母真是好福气啊,养大了你们八个小的。”
杨大力对于贺榆这话,颇有些认同,少了一开始的拘束。
贺榆一直注意着杨大力的神情,见他卸下了拘谨和小心,趁热打铁。
“大力兄弟,你家这么多兄弟姊妹,应该有不少的田地吧,不然压根养不活你们兄弟姊妹几个。”
“唉,别提了,原先我家有五十亩的田地,前面大旱,人都快饿死了,不得已,我爹做主忍痛卖掉了十亩田地,我们兄弟这才得以保全。
只是,少了十亩田地,我家兄弟又多,几个哥哥都有了儿女,等侄子侄女们再大些,恐怕家里的田地不够养活这一大家子啊。”
贺榆故作天真不知事的模样,道:“唉,遇上灾年确实是没法子。
不过,大力兄弟你现在在衙门里做活,总能攒下些银钱,等过上两年,再买着田地回来,不就行了吗?”
杨大力十分无奈地重重叹了一口气,“贺榆兄弟,你想得太简单了,一卖出去的田地,很难能再买回来。”
贺榆见杨大力这般,面上不忍,继续出着主意,“为何不能?只要有银子怎么可能买不了田地。
且大力兄弟你在衙门里做活,一般人还能糊弄你不成?
消息肯定也比一般人灵通,谁家要卖地,你先一步去买下,如此岂不是皆大欢喜。”
“贺榆兄弟,听你这话的意思,莫非源柔府的田地时有买卖?”
“嗐,谁家还没有个艰难的时候,不说日日有,时不时也能碰上。”
杨大力压低了声音,问道:“咦?不应该啊,我听闻自张通判到了源柔府,源柔府改天换地,焕然一新,这样的事应该是极少才是。”
“源柔府地广人稀,且每个县区不一样,有的县区种不出庄稼,百姓们自然要另谋生路,大力兄弟,我这么说,你可明白了。”
杨大力早有耳闻,听了贺榆的解释,对于贺榆又亲近了几分。
“张通判真是一个开明的好官,不像”杨大力差点儿把心里话说出来,他赶紧捂住了自己的嘴。
他一个小小的衙役,现在还指着华大人给自己发俸禄,哪能编排华大人的不是。
贺榆像是没听到杨大力的未尽之语,笑眯眯地转移了话题。
“大力兄弟,溪田县衙有多少衙役啊?你们平日里都做些什么?”
杨大力偷偷松了一口气,还好贺榆兄弟没再追问自己未说完的话,不然,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解释。
“县衙一共有八十多个衙役,不同的衙役干不同的活……”
涉及到自己熟悉的领域,杨大力说得相当的自在、从容。
贺榆全程听得很认真,偶尔问上一句,自己不熟悉的事。
一上午的时间过得很快,贺榆和杨大力的关系亲近了很多。
两人一块儿下了马车,一起用饭,两人有说不完的话。
其余人见两人关系这么亲密,自然没有上前打扰。
“大力兄弟,你给我透透底,华大人是个怎么样的人啊?”
“这,”杨大力有些犹豫了,这两日的相处,贺榆一直照顾着他,对他也没有隐瞒。
若是一开始贺榆问他这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