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情后,杨峰说了一下关于那130件文物的事情,本来是想着寄存在国家博物馆来着,但吴仲超自告奋勇地邀请转存到故宫博物院,他没有拒绝,或许相对来说安全一点。
他为什么会这么想,因为这个年代还有点乱,担心被某些人给调包,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。
吴仲超之所以让杨峰转存到故宫博物院,好歹人家捐赠了一亿美元,如果不表示一下,有点说不过去。
临近中午,王宏钧热情地邀请众人去国营饭店吃饭,他作为东道主,怎么可能少得了请客呢。
在饭桌上,杨峰向文物界的四位大佬,探寻了一下文物鉴定方面的知识,虽说他与文物界一点关系都没有,学一点文物鉴定知识,还是很不错的,艺多不压身吗。
突然,杨峰终于想起来徐邦达是谁了,他询问道:“徐老,您是否鉴定过草书《平安帖》?”
“草书《平安帖》?我想一下啊!”徐邦达放下筷子,思索片刻后,答复道:“我想起来了,在79年的时候,我鉴定过草书《平安帖》。小峰,你怎么想起来询问我草书《平安帖》了!”
可能有些读者不知道,与草书《平安帖》相对应的是行书《平安帖》,现藏于‘台北故宫博物院’,名字听上去像一对‘亲兄弟’,但不是同一个人的作品。
“哦,是这样的,我父亲比较喜欢王羲之的书法,下个月是他的生日,我想购买草书《平安帖》送给我父亲。”杨峰内心高兴极了,随便找了个借口解释道。
在前世的时候,草书《平安帖》被拿出来拍卖,拍到了3.08亿元的价格,在当时的新闻上面,那可是闹的沸沸扬扬。
今世恰好遇到了,他还能让草书《平安帖》给跑了不成?说什么都要给购买下来。
徐邦达听到杨峰要购买草书《平安帖》,赶紧阻止道:“小峰,据我鉴定,这幅草书《平安帖》是王羲之字画作品的临摹版,我劝你一下,这幅字画就不要买了。”
杨峰知道徐邦达会这么说,但他还是决定购买下来,说道:“徐老,我相信你的鉴定结果,没事的,反正是送给我父亲的,我不在乎它的价值,只是聊表一下我的心意。”
徐邦达看到杨峰脸上洋溢着的‘幸福表情’,他没有再继续阻止:“既然是这样的话,我下午没有重要的事情,我们吃过午饭,我带你去见一见草书《平安帖》的拥有者。”
“好的,谢谢徐老!”杨峰致谢道。
午饭结束,众人再次回到国家博物馆,在王宏钧的安排下,他的司机载着徐邦达、杨峰和汪素娜三人离开了国家博物馆。
在上午的聊天内容,杨峰提到的‘给故宫博物院捐款’和‘南hǎi两只沉船’这两件事情,剩下的交由王宏钧和吴仲超去处理,最终的决定权不在他手里面。
十五分钟后,三人下了车,穿过一道道胡同,七拐八拐的来到一户四合院。
在庭院中,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晾晒衣服,看到他们三人的到来,询问道:“请问三位同志,你们找谁?”
徐邦达上前一步,答复道:“你好同志,请问张德培同志在家吗?”
中年妇女停下手中的动作,上下打量三人一番,再次询问道:“我是他的爱人,请问你们找他有什么事情吗?”
“同志,是这样的,在五年前,我帮张德培同志鉴定过一幅草书《平安帖》的字画,我身边的这位同志,想从他手里购买这幅字画,劳烦帮我找一下张德培同志。”徐邦达微笑着解释道。
“那你稍等一下,我去叫他!”中年妇女晾晒好手中的衣服,转身回了房间。
约莫一分钟,中年妇女带着一名中年男子走了出来,中年男子打着哈欠,貌似午休还未睡醒的样子。
中年男子便是张德培,他看到找他的人是徐邦达,立马精神多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