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5200 > 穿越小说 > 我在民国当校长 > 第47章 蝗灾(完)
    几个星期后,随着秉知他们研究的深入,灭蝗的办法也越来越丰富。

    先是买了不少砒酸铅等灭虫剂,同时灭蝗队员还带去了一定分量的火油,八十斤糖稀和八百斤麦麸,调制毒药物,把砒酸钙混合麦麸加水调成毒饵,药死蝗虫。

    为了防止蝗虫蔓延,利用火油和以少量的除虫菊粉,以喷雾器喷射蝗蝻,破坏其呼吸器官。

    深入蝗蝻集合区散布砒酸铅和砒酸钙,加水制成液体喷射在芦苇上以便蝗虫食后使之中毒而死。

    当然这种办法成本不小,且药物调制起来麻烦,故只适合在蝗灾重灾区使用。

    对于普通老百姓家里来说,更多的是采用百草霜也就是草木灰,洒在蝗虫喜好的庄稼上,这些飞蝗们就不会再侵蚀这些粮食。

    把手上的草木灰擦掉,双手拍打干净后,袁科顶感慨道:“程兄弟啊,我果然没看错你,这些蝗虫竟然被你处理的差不多了。”

    程诺谦虚道:“这都是我学校秉老师他们团队但1功劳,我只是起到少部分的协调作用。”

    袁科顶反驳道:“据我所知可这草木灰的主意可是你出的,因为这还跟村里的小孩儿讲西游记锅底灰的故事,现在他们都在缠着我讲嘞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就跟他们讲呗,当个孩子王也挺不错,丰富你的育儿经验嘛。”双方相处时间不短了,程诺开起玩笑也就没那么多的顾忌。

    袁科顶往树下的椅子上一躺,混不吝道:“去你的吧,一个人过的才是逍遥快活日子,小孩什么的才是麻烦。”

    程诺也跟着躺下,说道:“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,在场的人有谁像你这样是一妻两妾的,就装吧。”

    “你要你也能,不说别的,单轮出去你这大学校长的牌子,京城的大姑娘小媳妇对你仰慕的可不少。”袁科顶打趣道。

    眼看着话越说越没边,程诺赶紧止住话题,往赈灾方向引道:“哎,你这次过来是准备送啥物资来的?说真的你也看到了,现在呆的这片地方那叫一个百废待兴,缺的还挺多。”

    这些日子已经把蝗虫主力处理的差不多了,只剩下零星的小部分等着各村庄自己去收拾。

    凡事就怕一个“利”字,程诺先是向村民们普及蝗虫价值,又学着商鞅城门立木,大价钱收购第一批蝗虫来打响自家标牌,最终使得灾区村民们全家老幼都出动抓蝗虫。

    甚至有农户算过一笔账,全家数口几天抓的顶上自己一年的收成,于是乎蝗虫摇身一变从令人深恶痛绝的害虫,变成了他们眼中飞舞着的钞票。

    谈到正经事,袁科顶就没那么懒散了,正经道:“我这次来可是有大人物的,戏本上的钦差大人见过没,我就是干这个的。”

    说着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报纸递过去,指着一篇文章让程诺看。

    映入眼帘的是《大公报》三个大字,摸不清头脑的程诺赶紧接过报纸去瞧,这一瞧不当紧,发现袁科顶的照片赫然在上。

    “1915年6月24日,巡按使袁科顶在直隶巡查蝗灾救灾情况时,发现有数个县县长玩忽职守,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国家财产,故而将这些县县长记过一次,犯罪过大的几个,将被收押在监,以儆效尤。”

    反复浏览几遍,仍不知是何意的程诺问道:“袁兄你让我看我这报纸是什么意思,难不成这事跟你有关?”

    “关系可大了去,被处置的官员都是我干的,巡按使也是我本人。”袁科顶神秘笑道,在他看来,这篇文章就是对自己久违的肯定。

    因为之前袁大头的名声太臭了,连带着袁科顶的名声也不行,之前报纸上到处都是指责。

    经过程诺之手建私立华夏大学和灭蝗赈灾之后,总统府的名声好上不少,袁科顶的忙碌百姓看在眼里,对其行为称赞的文章终于能在报纸上看到,当然,以前御用文人的阿谀奉承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    明白这一切的程诺又有些迷糊了:“据我所知,你家那位不是一向不让你参政的吗,这次怎么肯放权了。”

    袁科顶摆摆手,一脸自得:“嗐,以前是以前,现在是现在,上次建学校那事让老爹对我改观不少,这不给我安排个虚职考验考验我。”

    “看来这次你巡按使做的也不错嘛,估计再回到北平就能被委以重任了。”程诺为有个熟人做高官,由衷称赞道。

    袁科顶心头一乐,互相恭维道:“诶,日后还得你我兄弟齐心,共谋大事,做出一番事业给外人好好看看。”

    程诺知道对方想干的是什么大事,无非是称帝二字,他当然不想掺和这趟浑水,历史车轮下螳臂当车无疑是不智之举。

    不过此时也不是反对的时候,程诺还想继续借袁家大势为学校多做打算。

    沉思片刻,程诺看周围没人后,身子悄悄侧过去说道:“袁兄眼下还有一个刷名声的好机会,你要不要尝试?”

    “赶紧说说看,你的眼光我可是信服的很呐。”袁科顶眼前一亮,尝过真心受人称赞的滋味后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,追问道。

    接下来程诺就把自己准备好了的话一一叙说。

    在蝗灾治理的过程中,程诺收留了不少无家可归的孩子,十个八个还好,可到了后面学校名声打出去后,家庭困难的父母们直接把孩子也扔在自己这,弄得孩子数量越来越多,自己都快收拾不住了。

    自己是做学校的,那处理孩子们的最佳办法就是再继续办小学、中学来教育他们,所以建立附中、附小的项目需要马上推行。

    深入规划后,发现对于有些贫困学子,私立华夏大学的学杂费是个不小的难题,在未来招生难免有人会过不了这道槛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就是缺钱了。

    听完解释后,袁科顶知道钱拿来办学校后,当即表示支持。

    附中附小一个不够,那就俩,仨。

    只靠助学贷款不行,也得有奖学金,名字想好了,就叫科顶奖。

    学校面积不足,没问题,这个那个山头大都拿来建学校。

    不要问奢不奢侈,要问就问袁家建学校基因遗传的好不好。

    于是乎,蝗灾过后,数座学校拔地而起,带动着蔡远裴等老一辈教育家的回归,各路大学纷纷改制。

    正所谓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