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5200 > 都市小说 > 重生光影年代 > 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割者
    莱昂纳多和凯特恐怕都没料到会双双落选最佳男女主,表面上维持着淡然的微笑,心里异常沮丧愤怒。

    目前史上投资最大、票房最高、全球影响力空前的电影,金球奖居然不认可其男女主角的演技?

    最佳编剧甚至连提名都没有,故事也不被看好,那就不明白大家在疯狂追捧什么了。

    与市场和观众反响都相反,这样的评奖好像在逗着玩。

    莱昂纳多端起水杯又放下了,有点心烦意乱。

    他凑近苏长青,声音低沉许多:“您见证了我拿第一个影帝,也见证我怎么被羞辱,真不明白他们在干什么!”

    这倒是真的,莱昂纳多去年凭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拿了柏林影帝,份量比金球奖大得多,现在贡献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,却被看扁了演技。

    “小李……莱昂纳多,”苏长青尝试安慰他:“金球和奥斯卡与欧洲那些大奖不太一样,所有这一切都是商业的一部分,你的电影已经获得巨大成功,金球不可能把奖项都给你们,只好搞一些平衡。”

    “可这么做破坏公平!”

    莱昂纳多就快二十五岁了,他自己都未必相信公平这种话,也就是情绪宣泄而已。

    这届金球的最佳影片肯定是《泰坦尼克号》的,最佳导演也非卡梅隆莫属,就连携《断锁怒潮》前来的斯皮尔伯格今年也得服气。

    因为没有摄影、化妆等技术奖,金球奖一共就十二个电影奖项,只有奥斯卡的一半,总不能把大部分都给《泰坦尼克号》吧?

    平衡是难以避免的,但把奖项平衡给了另外两个表现并不突出的演员,却真的迹近羞辱,也难怪莱昂纳多不服气。

    凯特·温斯莱特也不服气,原本就和小崔一样笑得像哭,现在就更不能看了。

    苏长青最后道:“这个世界被创造时,就没有考虑公平问题。”

    莱昂纳多泄气了:“或许吧。”

    又颁了两个电视奖,《x档案》的大卫·杜楚尼和吉莲·安德森也都无缘电视的最佳男女主,不过这已经是他们连着第四年提名金球,去年双双获奖,今年本来就不该多想。

    晚上八点十分左右,电影最佳外语片颁奖开始了。

    “当我们都渴望一双翅膀,试图冲破自我束缚的时候,这部超现实主义的佳作给了我们另一个看待成功的角度。

    完美主义者终将面对终极考验,通过伤痛,我们从自我禁锢中自我解放,各种欲望也随之喷薄而出,由此才得以窥探人性的脆弱和复杂。”

    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时,苏长青一度有点懵。

    翅膀、自我束缚、完美主义、欲望,这些标签都属于《黑天鹅》,难道不是《入殓师》获奖?

    苏长青倒是更希望《黑天鹅》获奖,毕竟穆沐和柳雨菲都更亲近。

    不过之前影评普遍看好《入殓师》,好莱坞是偏左翼的,更认可它看着高大上的精神内核。

    然而金球奖不是美国影评人协会评选的,外国记者协会对外语片的口味与当地人差异相当大,历届和奥斯卡的获奖重叠率只有百分之三十。

    果然,主持人云山雾罩说了一堆,最终拿腔拿调地宣布:“获得本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是~《黑天鹅》~”

    热烈的掌声响起来。

    苏长青起身笑着与高仓健握手:“看来前辈要等到奥斯卡了。”

    金球奖提名没中的影片,有更大概率获得奥斯卡。

    十几年前高仓健主演过好莱坞电影《黑雨》《棒球先生》,还能听懂一些颁奖词,也笑着说:“我已经很荣幸。”

    穆沐和柳雨菲也有些意外这个结果,本来是陪跑凑热闹的,没想到获了奖,当然十分惊喜,都笑容灿烂地站起来。

    安吉丽娜握手祝贺苏长青:“您真是位充满惊奇的人。”

    梶芽衣子和鹿野千津也纷纷表示祝贺。

    莱昂纳多笑着伸了个大拇指,柏林电影节他们就这么玩过。

    苏长青左右手牵着穆沐和柳雨菲上台领奖,笑得春风得意。

    接过奖座时,主持人的口吻很夸张:“苏长青先生,据我所知媒体称您为奖杯收割者。”

    苏长青看了看手中的金球奖座:“收割者?这称呼听起来很酷,不过似乎就您这么说。”

    两人一问一答开始抖机灵,不知道这些是否也是大卫·兰道付钱安排的。

    主持人笑了起来:“说实话,我在观看您的电影前,不知道中国的芭蕾有如此高的水准。”

    这不奇怪,中美两国的人从来就没真正互相了解过。

    对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,《读者》、《意林》、《青年文摘》一类鸡汤杂志是了解外界的主要窗口,整整影响了一代人,很多人每期必看,老师甚至会要求学生以里面的文章作为作文范本。

    看这些杂志,你会发现世界格外美好,除了脚下这片土地。

    比如《读者》就刊登过一个后来大部分中国人都很熟悉的故事:一战前德国人一共在青岛待了十七年,没修别墅没盖大楼,没搞喷泉广场,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下水道修了。

    一百年后,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。

    而实际情况是当年德国人聚居区极小,青岛的下水道和他们没关系。

    至于青岛那么多德国别墅,写这些文字的人可能是睁眼瞎。

    在这些杂志里,美国人当然更对中国没二心,虽然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,可即便自己没钱搞教育,也要省吃俭用帮中国人民盖大楼建大学。

    这不免给人一种错觉,欧美一直把中国当爹供着,当年搞侵略完全是用心良苦为中国谋福利,为了让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好,结果中国人民不知好歹,居然把他们给赶走了。

    九五年开始引进好莱坞大片,《真实的谎言》、《勇闯夺命岛》、《泰坦尼克号》,更是直接把国人震懵了。

    那才是文明世界,我们实在是差远了……

    这些基本就是这个年代中国人对外界、对美国的认知,不光现在的人相信,二十年后仍然有许多人信之不疑。

    美国人同样不了解中国,真正到过中国的美国人不会超过一百万人,不到美国总人口千分之一。

    我们通过杂志和电影了解美国,美国人基本也是通过中国人的作品来了解中国。

    然而我们在告诉世界什么呢?

    贫瘠的黄土愚昧的人,唱戏的戏子搞同性恋抽大烟,这些是八九十年代西方普通人了解中国的第一手资料。

    真别怪他们无知,我们就是这么告诉人家的。

    苏长青突然有种使命感,可又觉得无力,淡淡苦笑道:“以后您会有更多发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