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体系那样,把三代分子拆分成三篇文章发表。
一方面,要拆分成三篇文章,就必须按照一、二、三代的顺序发表,有被其他人提前截胡的可能性。
另一方面,这种拆开发文章,可能最终结果是一篇普通一区加上两篇二区,文章数量是上去了,但质量却比不上一篇nc,况且还有编辑或者其他研究工作者不买账的风险。
如果是缺文章毕业的话,这样搞搞也可以理解,但许秋现在不缺文章,自然没必要这么做。
不总结不知道,一总结吓一跳。
他惊讶的发现,他和学妹的两个最优3dpdi体系的表征数据,现在已经基本凑齐了:
光吸收性能,包括光吸收光谱uvvis、荧光光谱pl、瞬态荧光光谱trpl,全部测试完毕;<能级测试,刚刚测完;
分子结构相关,包括核磁共振nr氢谱、碳谱,元素分析,已送样,等待几天就可以拿到原始数据;
dft模拟,测试完毕。
光电性能,亮态/暗态jv特性曲线、外量子效率曲线eqe,测试完毕,当然如果日后效率创新高,还需要重新绘制新的;
形态学表征,透射电子显微镜te,测试完毕。
现在缺少的表征测试,只剩下不多的几种,电荷输运机制方面的celiv,分子堆砌结构表征gia,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,或许再加上一个sclc。
下周花一两天的时间把celiv、af、sclc搞定,两周后去光源再测个gia,数据就补齐了。
这样看来,文章都可以写起来了啊。